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普查不合格率降至35%
記者姜伯誠/台北報導
新制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五月上路後,日前台北市政府抽查發現七成建商不合格。法規主委葉慶元昨日表示,經市府宣導會,第二波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抽查不合格率降至三成五。
葉慶元表示,日前市府抽查十家建商中就有七家業者違法。經市府宣導會,已有五家已經改進,剩下崴盛建設「大安信義」、緯翰開發建設「師大逸秀」,若業者二週內不改善,將依「北市消費者保護自治條例」,處二萬至十萬元罰鍰,並得連續罰。
葉慶元表示,第二波抽查二十家預售屋,結果有七家不合格,分別為皇翔建設「皇翔玉璽」、三豐建設「三豐鼎極」、首鋼建設「清溪綠地」、長虹建設「長虹虹頂」、僑協建設「天鑽」、宏豐建設「御品」、長耀建設「豁達」。
葉慶元強調,「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」,主要是為讓消費者在購買預售屋時,能明確了解所購之預售屋建物「可使用」坪數,至於不合格項目包括,「增訂契約審閱期不得少於五日、明訂主建物、附屬建物及共有部分面積及售價、面積有誤差應互相找補、遲延利息不得高於萬分之二」等。
鍾瑞祥主任消保官說,政府對舊有建物或新成屋並未規範,預售屋主要是因「並無實物可比對」,為免讓消費者在「不知」的情況下購買,因此規定要明確說明相關比率,至於是否應有價差?則涉及市場機制,政府似不宜過度介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