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優新聞網 2010-04-26 

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即將於51正式上路。新版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書上對於房價的標示,包含土地價格,房屋價格以及車位價格,且主建物、附屬建物及公設都要分開計價。

儘管業界普遍認為新制在面積標示上更為詳細,不僅讓消費者更清楚錢花在哪裡,也減少日後在面積上的爭議。不過消費者所需負擔的房屋總價,短期內看來並無修正的空間。

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經理蘇啟榮表示,就附屬建物標示上,新版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要求分別列出陽台、雨遮以及屋簷等各項面積,不至於再出現以往包裹式的標示所造成的面積認知不清等問題。

尤其具有遮陽、防雨功能,但不能作為居住活動的雨遮,使用價值比同為附屬建物的陽台低上許多,在高房價的台北縣市,消費者也許在資訊不充分的情況下,常花了大錢在實用性不高的雨遮上。

對於雨遮的爭議,日前行政院長吳敦義也表達關心的立場,內政部甚至考慮未來雨遮與屋簷,將不列入所有權狀的登記。不過蘇啟榮認為,雨遮還是有實際功能及價值,若是取消權狀登記,是否會造成日後建商省略雨遮的設計與規劃,須結合建築相關法規一併檢討。甚至雨遮取消登記後,既有成屋的雨遮計價,也可能受到影響。

蘇啟榮指出,房地產並不是標準化的產品,兩間不同的房子的價差認知,常因人而異。在分開計價無成例可循下,未來主建物、附屬建物,以及公設間價差多少才合理,恐怕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形成標準。不過新制上路後,對於預售產品的市場資訊,將可望更為公開透明化,以往少數建商惡意增加公設比的情況,可望不復存在,有助於減少預售市場的買賣糾紛。

而民眾在購屋前應要求建商詳列房屋主建物、附屬建物及公設範圍,搞清楚主建物、附屬建物(包括陽台、雨遮等)及公設部分包含哪些範圍,並逐一細算各項價格,才不致被各種計價方式搞得昏頭轉向。

未來民眾購屋必須具備的觀念,就是即使主建物與公設分開計價,建商要賣的總價還是不會變,民眾往後看屋,重點要擺在附屬建物、公設到底包含哪些範圍,避免購入過多虛坪的房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ixnet8868 的頭像
    pixnet8868

    8868 發包王部落格提供消費者買屋,賣屋,集體看屋,新成屋,預售屋,租房子,不動產,房地產行銷,房地產網路行銷,網路房地產,租屋,中古屋,房屋保險等專業房屋仲介服務最佳的資訊媒體服務平台

    pixnet88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