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成屋、預售屋、買屋要懂得估價 才更懂殺價—之一

 

買新成屋、預售屋要懂得估價 才更懂殺價-三之一

321期】 住展雜誌租售報導

房市議價空間彈性可能增加的消息,近來常在坊間報章出現。 這樣的報導,當然會使得有意購屋者更加心動。 然而說到議價或殺價,應該是多數消費者最難掌握的部份。 以下我們就綜合估價師的專門技術,及銷售方的市場觀察與經驗, 提供消費者一些可以輕易入門及上手的殺價撇步!

幾乎每個領域,都會有些知識或技術,是只能意會、難以言傳,或是極難掌握的部份。在政治、在選舉,會是如何抓住民意、抓住選票;在股票市場,可能是個股,乃至於大盤的漲跌預測。至於在房地產市場,應該就是價格了。

的確,某棟房屋的價格到底合理與否,消費者通常很難能夠立即分辨。就算是建商、代銷甚或行庫,也都需要搜集相關的資料,才能研判地主所開土地價格,建商開價是否合理?有沒有利潤空間?或申請貸款的擔保品,是否真有其價值。

 

不動產價格 影響因素複雜

 

房地產之價格或價值,之所以難以評估其合理性,撇開主觀條件上的資訊相對不夠透明不談,客觀上也是因為,影響房地產或不動產價格之因素多且複雜。

就不動產之估價理論,影響其價格之因素,可分為『一般』、『區域』及『個別』因素三大類。這三大類中,區域及個別因素較容易理解,分別是指鄰近地區類似標的價格之相互牽動,以及不動產標的本身之條件影響。

至於第一項「一般」因素,則是複雜許多,又可分為自然、政治、經濟及社會等因素。這中間,一般人比較熟知的,不外乎交通及其他公共建設、利率水準、人口分布、生活方式、都市利用計畫管制以及相關稅制等等。

不過,會影響不動產價格的,還包括儲蓄、消費、投資、產業結構、物價及薪資變化,教育與社會福利,地質、土壤、地勢,甚至國際化狀態等等,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房地產之價格,乃至於價值。

面對如此複雜、多層次的影響變項,我們到底又該如何判別,一件不動產或房地產其價格之合理性?甚至說得更白些,不動產或房地產,是如何定價的?這部份,我們帶您追根究底,看看最專業的估價,是用何種方式評估的。

 

比較成本與收益 估價三法

 

根據八二年五月內政部公佈施行的︽土地估價技術規範︾,估價師可以就其選擇之可比較買賣實例為基礎,推算合理價位(二十一條),勘估標的平均一年所得淨收益,與估價當時市場適當收益做比較之收益資本化法(三十一條),及求取估價當時勘估標的重新取得或重建所需成本之成本法(四十七條)。

故簡單來說,一名取得證照的估價師,根據其專業規範,有成本法、比較法及收益法三大類估價方法。以下我們就約略概述三種估價法,以及一般消費者能夠延伸應用的部份。

 

一、成本法

 

就三種估價法來說,成本法是最容易理解的;在資本主義商業化社會,所有商品的價格,確實都是透過成本計算,再加上適當利潤而定出。而不動產商品,通常是含有土地及建物,因此成本法估價,也分土地及建物兩部份。

土地成本就是取得土地之價格總額;建物部份,則是興建所需之所有費用項目,包括營造施工、規劃設計、廣告銷售、管理、稅捐、融資利息及開發利潤等。

就估價師之專業角度,建物估價部分還要考慮折舊,但對一般消費者來說,則購買中古屋才有折舊問題。如果欲購是預售或新成屋,則不需此項考量。

在實務層面上,成本法的適用程度,其實是低於下面要接著介紹的比較法。通常此法是在缺乏比較標的,或是勘估標的無市場性或收益之情況,才會運用。

 

二、比較法

 

專業估價人員在勘估標的時,最常運用的方式是比較法,也就是利用條件相當的物件來評估標的之合理價位。當然專業之比較法,須比一般消費者的比價更加嚴謹。

根據不動產估價技術規則,估價師須根據幾項原則來蒐集比較標的,這包括比較實例之價格須屬正常情況,須與勘估標地位於同一供需圈之鄰近或類似區域,比較及勘估標的兩者所在之使用分區、性質也要相同或相近。最重要的,更在於比較案例之價格形成,也就是成交時間,必須與勘估時間相近。

此外,估價師還要針對比較標的本身及其成交價格,進行查證分析,並就標的的區域個別因素,及比較標的成交日期之時間因素,做適度調整修正。

比較法之最精髓,當然是蒐集選定適當的標的;而運用情況最普遍,主要在於和成本法相比,此法更能將時間因素考量進來。畢竟大家都清楚,不同的時間點,不動產之價格,確實可能不同。而成本法在時間這個項目的彈性上,要比比較法來得低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ixnet88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